國外人士在雜誌裡留下風評:印尼是東方的法國。且先別翻書頁,我猜了兩種原因,第一個他們都懶,而且同樣是嬌慵任意的那一型懶人;第二個,他們在五官之中,同樣對口味特別講究,印尼爐邊的香料多可達上百道,只有媽媽和奶奶才知道甚麼火侯要舉起哪一罐來澆,如果這外國某人真吃得慣印尼菜,那當可以歡歡喜喜來到這個相對低廉的國度休無憂假。
揭開次頁,哇,原來文章談得是印尼的巴黎──萬隆,萬隆是一個多雨的山城,景致別具一格,但是,若喻它是巴黎,那我們還是到台北誠品買一座巴黎鐵塔桌飾,擱在几上觀賞法國的電影。
有個法國的概念就好了,勿要替甚麼馬賽普羅旺斯湊姊妹城。總之,印尼和西方的印尼一樣流傳著許多特色名菜,為了在此處生活,一定要找著幾道喜歡的,個人口味的關係,在西方那處可能好找,在赤道這處稍微難,那我先說一個不喜歡的:
炸青菜
生活的第三年,到餐廳攤開菜單,仍然有難解的詞彙,可能是那些餐廳比較雅的緣故。有一次蓉翻了半天不知道怎麼辦好,我是被雅趣所感動,說:「隨機點菜!」蓉立刻對一道中上價位的菜名留心,那是Rp.60000,時值NT200,問了知道是青菜,按照不健康純口福的三肉一菜比例,另外都點了葷食。
結果這一大盤乾酥酥的炸青菜是最晚上桌的壓軸,起先還以為送錯了,服務生卻停步叮嚀:要紮實地配飯吃。青菜上滿佈油花,金黃的炸粉皮輕黏菜面,一入口就滑下來,變成了兩邊口味,一邊是酥香的粉,一邊是軟韌的菜葉。炸皮只有一點點,很快便嚥下去,主要是一片菜葉在口中嚼啊嚼的,油多不爛,可以咬上一陣子。
但是,不行啊,太油了。如果要呈現自然界的味道就不會那麼油。不用多油,又炸不起來。蓉聽服務生的,用兩片菜包飯去吃,看她吞嚥那麼久便確定這是一個不恰當的建議。我待得比較長,炸雞配飯,蕃茄醬配飯,花生配飯,甚至乾麵配飯我都笨笨的試過了,每試一次都覺得下次不要再試了。今天肯定打住。
菜盤剩下一半的時候,倆人都打住了。打住的時候我想到,如果人一輩子在承受炸物上有一定的限度,那我全部都會留給炸雞腿和炸雞排,不會留給養分顛倒的炸青菜。
花生醬沙拉
這是素食旅遊者到印尼必點的主食。叫它沙拉,是因為中英文裡別無他詞去描述這個青菜豆腐綜合盤,其實在印尼文Gado-Gado的原意裡,沒有配菜的意義,完全能當正餐用。只要加一掌飯下去。
花生醬極簡處能見高明,各國都有訣竅,印尼流傳的是,以紅蔥頭、蒜片、辣椒、檸檬葉(或香茅葉)、蝦醬和紅糖,搭配花生果,按自家比例搗碎搗黏,直到成醬。通常辛料放得少,紅糖放得多,嚐起來特別甜。有的店家是現場製醬,搗好後醬淋滿盤,香氣四溢,生菜澀味硬是被壓倒,其中馬鈴薯和豆腐最能融合甜花生,吃時又軟又綿,特別清膩。
不過,這確實是很賴手藝的古老菜色,有的店家專拿現代大賣場裡的花生醬塊來快速備菜,也不知擺了多久,像則像矣,金玉其外,味道差上一截。
豬油炸
唉,終於找到一間賣豬肉的店,還以為不回台灣,就永遠吃不到豬了。
就算是不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印尼人,也天生討厭豬肉,彷彿生在這國度,一定得跟豬有仇似的,華人中的新生代,厭豬者也儘不少,只有在非常運氣的時候,經過傳統小店,那些操著舊營生的老華人,會說:「你來對了,我家後門養豬。」
馬上點了一碗老派的豬肉米粉。吃著時旁邊坐下一家三口,小女兒三四歲而已,清亮清亮地望過來,爸爸是意興遄飛,豪氣談道:「這家店很不錯啊,豬肉煮得很好。你們問我桌上那是甚麼小菜?那是送的,我馬上給你們叫一盤來!老闆,再來Minyak Babi!這個中文叫甚麼啊,叫……炸豬、豬油,豬油炸啦!」
Minyak是油,Babi是豬,印尼語的形容詞放後面,如果真要成菜,說完整是「油豬炸」──Minyak Babi Goreng,因為那不是菜,所以爸爸和老闆間只講豬油就懂,臨時替我們翻譯,想到那是炸的,中印結合一下,炸豬油就成了豬油炸了。
這是從小僅在口耳相傳中提到過的一項點心,曾經講過,沒有吃過。見老闆把多餘的豬肥白油切下來,剁成一塊塊小立方,統統滾到油裡炸,不一會兒浮上來,變成近似小豆腐或小雞皮的模樣,金黃油亮,扔兩顆進嘴裡,香味在口中爆炸,整個腦袋充滿大鍋熱炒的濃香──可能是豬油會吸收鍋裡前幾道菜餚的精華吧,所以它儘管開胃,卻不會作開胃菜,而要等到鍋子炒了幾遍後,丟下豬油一次集大成。雞皮也香,豬油卻真不是雞皮能比。
爸爸離開前說,妻子怕胖,剩下半碟就給愛不釋口的我們吃了。一次吃過量豬油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些噁心,那天晚上終究體認到了這一點,不過你知道,與其平凡一生,不如盡興一日;與其素淡終日,不如暴食一餐。何況,我們曾失去豬,失去了好久。
水果冰
街上四處都是水果冰攤販,跟台北的City Café差不多易得,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那我們別管它是粉紅糖漿,換個名字,就叫少女糖漿好了,該可以試了吧?至於為甚麼是少女,因為從前國中同學偷偷告訴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正妹的大便是粉紅色的。我一聽發怔,就記住一輩子。
在所有印尼小吃裡,我覺得和炒飯同檔次,天天吃也不會嫌膩,最值得一品再品的,就是這項勇敢嘗試的水果冰。
冰品恁地多樣,比如Es teler、Es doger,主要改以酪梨、椰漿等其他熱帶水果調製的冰品,也很出名,怎麼經年到尾,一逕是Es Campur排行首席?和花生醬沙拉同理,蔬菜水果的天然味道不易改,醬汁方是菜色勝負的關鍵,Es
Campur的少女糖漿,帶有沁心的甜味,而且甜而不膩,爽口無負擔,裡頭水果選用耐浸的種類,如波羅蜜或芒果、水蜜桃,兩邊結合,入口很消暑。
至於糖漿到底怎麼變成少女粉紅色的,我看,知情和心情是成反比的兩個詞,還是趁酷暑過去之前吃足以後,再討論好了。不知名的綠粉條 |
另一種冰 Es Teler |
仿西式的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