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雅加達嘗試的第一份事業,起步得很平緩,沒有收穫當初樂觀期待的人潮,也未曾掉入當初最壞打算的深淵,工作上昏曉來回忽然變成了再習慣不過的尋常事,忍不住要為輕省的擔子,暗自慶幸一番。
從嘉義遠赴印尼來作市場調查的林教授,在前幾天中午和我們首度結識。他司空見慣的慢悠悠踏著自行車過來,若不是旁邊跟著一名熟人,倒要以為他是這別墅區中某一個輕鬆的爸爸在享福呢,入眼就要忘記了。然而接過名片,見到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的字樣,才知道他是風采內斂型的人物了,舉止有法,教我們一班生理和心理小他十歲以上的朋友,相處起來毫無一絲窘態。
他市場調查的主題是「南下台商」,相比於西進大陸,現在的東南亞無疑更適合作為台灣新創企業目的地。林教授十年前在大陸做過同樣的研究,今天將思想重心搬扛來此,足見他真是有國際眼光的行動派學究──學究知書豈愛財,不因欣羨而下海。
台灣人在禮數上很團結周到,在世界各地向來辦有台灣工商聯誼會,雅加達亦是如此,並設有專人聯繫。其中的諸多企業,自然是教授探訪目標,我們本來不在名單上,乃因他此回受了雅加達臺北學校的舊識接待,而她剛巧也是我們的熟人,即替兩邊安排出一個空檔來。
教授的調查任務可以分兩大項目,一是基本問題,諸如家庭背景,心路歷程,角色定位,資本額和營業額,一個月來的營運狀況等等,我們一一奉告。透明的程度幾乎是最高等級,後來雖也有些暗自吃驚,不過我們並非投筆從商,是帶筆從商,作風一逕也必要如此。事實上,對於才起步白紙一般的事業,那也真的沒有其他亟待隱瞞的數據。
其二是分析兩岸局勢,大概是教授長處,所以他反覆以時事相詢。可惜我們經歷甚淺,不好張口白話,憑空臆測,話題便未持續下去。我的想法很單一,只有兩句:政治的認同,百年內終會輕煙淡去,文化身份的認同,卻是千古名峰,身在嶺中,我走不開,也不會走開。所以才選擇作這個事業。教授聽了,做了筆記,便不再問。其實他若繼續,座上另一個和我政治意識截然相反的女孩就要接話了,倒不知會不會引得教授發表自己的大論?或分或合,都有人說,同歸殊途,邏輯迥異,常常浸淫當然不妙,偶爾聽著倒很有意思。
年輕的許多優勢之一,是能坦率誠實,而不被人視作無知。一個半小時的會面下來,相信教授也感受到了我們願在東南亞崛起的時代中作小小先鋒而知無不言的誠意,談話氣氛畢竟與在其他老練的前輩處有所不同,所以當下約定了再訪的時間,既是檢驗,也是鼓勵。
印尼畢竟是存在文化差異的地方,二個月來已經不曾專心讀過一本書了,偶有願意離開研究室的那一型學者來訪,不酸不腐,使我們能與讀書人交,互相受益,幸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